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生工作 > 共青团 > 正文

共青团

以青春之名,赴家乡之约|工程管理学院2025年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纪实(二)

2025-03-04 18:32:46  点击:

假期的钟声敲响,校园的喧嚣渐渐远去,我怀揣着对家乡的思念与期待,踏上了归乡的旅程。这一次,我不再仅仅是归巢的学子,更是一名满怀热忱的志愿者,渴望用自己的行动,为家乡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,开启一段独特的返乡社会实践。

每次回到家乡长岭县,我都能深切感受到它蓬勃的发展生机,同时也留意到,这片养育我的土地,还有许多亟待我们关注与支持之处。作为一名大学生,我渴望利用课余时间,为家乡的青年学子贡献力量。而学校和青年志愿者协会,给了我这个宝贵的机会。

在返乡志愿服务的这段时间,在组织的帮助下,我们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。在组织情况方面,本次返家乡活动共招募342名志愿者,其中县内184人,乡镇158人。截至目前,已组织34次活动,累计927人次参与 。

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开始,我就踏上了这条充满热爱和希望的路。社会实践期间,我共参与并组织活动十余次。回顾这些志愿服务,我们累计为243名青年学生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服务。尽管过程中困难重重,但看到同学们的收获与成长,我的一切努力都无比值得。

当我第一次带领35名青年学生走进长岭县博物馆时,我感受到了青春与历史的交融。长岭县历史悠久,从古老遗迹到近代变迁,每一段历史都是家乡的珍贵宝藏。我提前查阅大量资料,精心准备讲解内容。参观时,同学们的目光紧紧锁在古老的文物上,听着历史故事,时而惊叹,时而沉思,完全沉浸在长岭县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。讲到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时,不少同学脸上满是敬佩,我的心中也升腾起满满的敬意。这次活动,不仅让同学们更了解家乡,点燃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,更是让我对家乡产生了不一样的认识,对家乡多了一份更深沉的爱。

起初,组织活动困难重重。从招募志愿者时的满心期待与忐忑,到协调各方资源时的四处奔波,每一步都充满挑战。招募志愿者时,担心人数不足,宣传效果不佳,好在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发力,看到报名人数不断增加,心中满是欣慰。但紧接着,活动场地的敲定、活动流程的规划,都需要反复沟通与调整。在组织招聘会活动时,联系企业、确定岗位信息,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,过程繁琐又艰辛,常常忙得焦头烂额。

不过,当活动顺利开展,一切付出都得到了最美的回报。在博物馆带领青年学生参观讲解时,看到同学们被家乡历史深深吸引,那专注的眼神、惊叹的神情,让我明白自己的努力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家乡的窗;普法教育活动中,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,对法律知识的渴望和理解,让我深知我们传递的知识或许能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起到关键作用;国防教育活动里,同学们踊跃提问,爱国情怀和国防意识被点燃,那一刻,我心中满是成就感。

这些活动不仅服务了家乡的青年学子,更让我在与他们的互动中,看到了家乡的未来与希望。而在与其他志愿者并肩作战的日子里,我们一起面对困难,互相鼓励支持,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和团队凝聚力。

这次返家乡志愿服务,是我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。它让我懂得,个人的成长不能孤立存在,只有与家乡的发展紧密相连,才能找到真正的方向。未来,无论面对何种挑战,我都会坚定地以志愿者的身份,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,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。

作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员,我深知责任重大。返家乡志愿服务让我更了解家乡需求,也坚定了我为家乡服务的决心。我相信,只要每一位大学生都积极投身返乡志愿服务,用知识和力量帮助他人,我们的家乡必将更加美好!

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初审: 任洪皓 复审: 孙旭含 终审: 赵庆明)